全球第一个!空间天气大模型“风宇”发布
研发家 | 2025-04-30 20

4月29日,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气候评分论坛上,中国气象局首次推荐了世界上第一个基本的空间天气链模型——“风宇”。该模型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牵头,南昌大学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参与研发。目前,太阳风、磁层和电离层的全链藕合训练已经完成。

面对未来深空探索和轨道安全保障的需要,“风宇”模型为复杂空间天气系统的智能预报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打破了传统数值模型在计算率消耗和即时响应方面的技术瓶颈,实现了从空间天气监测、建模到预警的全链路智能技术突破。

“风宇”大模型采用全新的设计理念,将卫星的真实观测数据与全链空间天气数值模式产生的数据自主研发相结合,形成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的数据基础。在此基础上,“风宇”大模型首创链式训练结构,聚焦多区域物理约束的藕合建模,通过藕合优化机制,对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进行建模,实现多区域、多尺度的信息交互和动态响应模拟,既真实地再现了太阳风如何影响地球周围环境,又勾勒出磁场与电离层之间复杂的天气步骤相互作用。

“风宇”大模型也结合人工智能核心思想,创新性地将地球专业标准机制深度结合,在短期预报和极端事件响应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一年的预测功能测试中,“风宇”大模型在太阳风、磁层和电离层的每个区域都具有优异的24小时短期预测能力。在近两年发生的大磁暴事件中,“风宇”的电离层部分预测能力尤为明显,全球电子密度总含量的预测误差基本控制在10%以内,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风宇”模型应用广泛,可以有效保证卫星通信和导航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航天器轨道管理和空间任务的安全性,提高电力和基础设施的保护能力,提高航空和极地出航的安全水平。

目前,“风宇”模型已申请11项发明专利(其中4项已获授权),其成果已获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佳原生开发者”奖。该模型不仅促进了人工智能与地球空间科学的深度融合,也为国内自主可控技术在核心科研场景中的落地提供了范式推广。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12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支持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