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化学品带领公众解锁“技术密码”

研发家 | 2025-05-17 21

当科学遇到好奇心时,它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5月16日至1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第26届公共科学日“如期到来”。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在科学之间开启未来的新过程”。成千上万的公众在温暖的春风中走进大连化学研究所,在互动体验中触摸科技脉冲,感受“与国同行”的科技力量。

“如果我们有一台时间机器,我们会带你去哪里?”今年的公共科学日以时间为轴心,将研究所76年发展过程中的17项重要科研成果联系起来,带领公众开展“时间探索之旅”。从水和气体产生液体材料,到流动的液体阳光,再到煤炭的“涅盘。。。每个展览点都像一个历史驿站。观众可以持有专属的“卡片收集册”,一个接一个地收集时间的谜题。当刻有重大进展的名片收集成册时,可以在手机上加盖“电子印章”,最终生成集科技元素和个人足迹于一体的电子纪念票

“很多年前的深夜,我还在实验室调整分子束设备……”中国科学院教授杨学明在《我的科学探索之路》的演讲中讲述了科学研究的时间。以分子尺度的微观世界为纸,写下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执着询问。在大连化学研究所公共科学日,与“大咖啡”面对面交流已成为常态。研究员陈忠伟、陈萍和邓德会各自带来了相关报告。

“高剧院”今年化身为“科学乐园”,新的科学实验歌舞剧《DICP疯狂实验秀》“隆重亮相”,生物催化剂和无机催化剂竞争“速度”,“璀璨星河”在明亮的光线下展现、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奇妙面条...所有这些都让公众在有趣的互动中感受到科学的快乐和魅力。

在“科学之声”阶段,六位年轻科学家化身为“知识渡轮”,围绕生活热点话题带来了精彩的科普报告。“化”说哪吒的三昧真火,太阳能电池的72个变化。。。通过有趣的传播,核心知识引导观众倾听科学的“声音”。

多年来,大连化学研究所始终以中国的需求为己任,依托顶级科研平台和人才矩阵的优势,搭建了一座“双向”的科普桥梁——不仅让公众窥探科研前沿的“奥秘”,也为科技工作者倾听社会关注提供了窗口。这场持续了20多年的“科学活动”已经成为培养创新思维的沃土,让知识之火代代相传。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19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