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高压调控,科学家可以提高钙钛矿的光电检测性能
研发家 | 2025-05-17 25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金盛烨和研究员田文明团队在压力控制钙钛矿光电检测性能方面取得了新进展。该团队采用高压处理方法,完成了金属卤化物钙钛矿(MHP)多晶薄膜的晶体边界重结晶,提高了载流子跨晶体边界的运输能力,为开发高性能光电探测器提供了新的思路。《纳米快报》发表了相关成果。

MHP在光伏和光电转换等领域表现出重要潜力,因为它具有长载流子转移距离和高吸光系数的特点。载流子的传输性能决定了光电器件的效率。在横向结构光电器件中,钙钛矿多晶薄膜的晶体边界会严重阻碍载流子的运输,限制器件的性能。虽然载流子的跨晶体传输特性可以通过成分设计、缺陷钝化、晶体边界装饰等策略进行优化,但晶体边界结构的精确调控仍面临挑战。

在这项工作中,研究人员以0.95(MAPbBr3)0.05(FAPbI3) 通过1.88,MHP多晶膜是研究对象 GPa在高压环境下持续处理12小时,完成了其结构和光电特性的永久性改善。实验表明,经过这种处理,多晶膜中的晶体边界再次结晶,提高了载流子跨晶体边界的运输能力。载流子扩散系数增加5.3倍,光响应度增加8倍。

这一压力处理策略为优化钙钛矿器件性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途径。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21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支持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