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电介质是电能转换、脉冲功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关键电力设备的关键材料,其储能性能直接关系到电力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水平,因此研究人员对电介质材料的储能性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最近,Xi交通大学团队在《先进材料》中(Advanced Materials)论文第一通信单位是Xi交通大学电气材料电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徐靖喆博士、刘泳斌副教授、王栋教授是共同的第一作者,高景晖教授和任晓兵教授是共同的通信作者。合作作者包括Xi理工大学何立副教授、Xi交通大学钟力生教授、吴明副教授、姚睿丰博士、张楠教授、娄晓杰教授和李盛涛教授。
研究表明,三弛豫-反铁纳米复合陶瓷(1)-x)(Ba,Sr)(Ti,Sn)O3-xBi1.5ZnNb1.5O7系统兼顾了高储能密度、高储能效率和储能温度稳定性。三松豫-反铁纳米复合界面诱导出深陷,材料击穿场强度达到690kV/cm,极化强度达到27.5μC储能密度为8.5/cm2 J储能效率达94.5%/cm3;储能密度仍保持在200℃高温下>4.85 J/cm3,储能效率>90%。它为新一代高性能介电陶瓷的开发提供了新的策略,兼顾了高储能性能和温度稳定性。
目前尚未解决的瓶颈问题是,在高温环境下,常温下性能良好的材料系统的储能性能明显下降,在设备运行温度升高和高温工作场景下难以可靠应用。这个瓶颈源于双重高温故障机制:高温变化导致铁电类消失导致的极化强度衰减,以及电导随着温度指数级增长导致的漏电流和电击穿,使得目前的材料无法满足高档介电储能器件对高温高可靠性的严格要求。
针对这一挑战,研究小组提出了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三临界铁电材料(Ba,Sr)(Ti,Sn)在O3中加入反铁电诱发剂Bi3 、Zn2 、Nb5 ,并且控制烧结过程,然后聚集在材料的局部区域,形成纳米尺度分离的自组装三临界放松(三放松)-反铁纳米复合结构,如图1所示。该方法设计的材料共格界面可引起深陷,克服了传统纳米电介质界面不连续造成的不足效应,促使系统兼顾了宽温域三放松变化带来的高极化强度和温升条件下的高突破强度。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