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超高温声波测井换能器的开发设计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研发家 | 2025-05-20 21

近日,Xi交通大学教授徐卓在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环境实验室开发的新型高温声波测井换能器已连续运行40多小时,探头工作稳定,各项指标符合技术标准,工作频段接收灵敏度高于设计指标13dB,这标志着中国重点研发仪器“高温高压声波换能器”的里程碑成就,也标志着Xi交通大学在高温压电材料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超高温声波测井换能器开发和相关生产技术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声波测井换能器是测井设备的关键组成部分,用于储层评价、井室完整性评价、井旁地质结构检测等,可以支持测井服务于油气勘探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随着中国“深海”战略的推进,作为中国增加油气储存和生产的战略接管领域,超深高温高压、复杂的井体结构对测井设备的稳定性、安全可靠的工艺、精确的油气检测和准确的评价是测井技术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更高要求。

在此背景下,团队重视“基础研究-材料制备-设备开发-工程应用”全链条的创新,开发了一系列超高温声波测井换能器,解决了传统声波测井换能器“不能下来、不能准确测量”的问题。其技术指标可以满足中国大多数超深油气井的需要。

徐卓教授对中国的“深地”战略非常敏感。根据多年的研究积累,他提出了选择新材料体系的创新理念;严永科教授是一名团队成员,他创新了材料设计和制备技术,成功地将压电材料的工作温度提高到300℃,压力承受能力达到200MPa,关键性能参数超过了国际主要产品;研究员王三红等人在极端情况下努力研究井下的各种影响因素,突破了多种技术和工艺,确保了传感器能够在超宽温度环境下保持稳定的工作性能,形成了适合不同应用场景的多种类型的井,并首次成功应用于中国大米

这一成果是该团队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又一典范,体现了西安交通大学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方面的科技责任。这一成果不仅直接服务于中国重大石油能源勘探项目,而且其材料体系和传感技术可以扩展应用于深海检测设备、地热开发监测等战略领域,为构建“深度检测技术体系”提供共同的核心技术支持,突出高校在国家战略技术研究中的使命和责任。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18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更多服务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