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尹华部队以青藏高原东部严寒针叶林为典型树种——尖尖长芽冷杉(Abies georgei)对于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叶子氮的分布和重吸收特性、根系氮的获取特性以及与气候和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地面养分保护与地下养分获取策略之间的协同关系及其驱动因素。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7日在网上公布。
研究表明,随着海拔的上升,植物叶片的氮重吸收效率下降,结构性物质的构建中使用了更多的氮分配,显示出地面氮素保护能力的减弱;同时,根系由传统的强矿化策略转变为以高组织密度和强氮矿化能力为特征的高根氮含量和低氮矿化能力为特征的弱矿化策略。以上植物叶片与根系养分策略的协同变化是由温度和土壤氮的有效性驱动的,体现了植物地面对多变环境下约束性养分的协调适应。
本研究揭示了植物在复杂环境梯度下与地下营养策略的紧密协同关系,丰富了对多变环境下森林营养保持体系的科学认识。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