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拥有氮管理学标尺

研发家 | 2025-07-11 33

如何科学评价农作物生产管理能力,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法?近日,经过长期的探索,西北A&F大学资环学院教授王朝辉团队和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崔振岭为这个困扰农作物高效生产的问题提供了答案。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上 Food(自然食品)。

针对作物生产管理能力难以定量评价、改进措施针对性不强的问题,研究团队通过多年的田间试验、大规模农民调查和文献数据分析,创新性地构建了小麦生产管理中氮吸收和氮利润的核心标准。研究人员表示,大规模农民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小麦收获面积只有20%符合氮管理标准,现状亟待改善。

为了建立数据驱动的氮气管理标准,研究小组建立了小麦生产工艺数据,选择大数据智能分析量化作物种植、土壤特性和气候因素对氮气管理标准的影响,并通过15年、311次监测肥料和土壤-作物系统田间综合试验验证,充分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研究发现,基肥管理、土壤肥力和气候因素对氮气管理标准的贡献达到70%。这些关键因素的整合和优化,将使中国符合氮气管理标准的小麦收获面积增加到75%,足以在不依赖粮食进口的情况下实现粮食自给自足。这项研究填补了中国小麦生产管理中氮定量评价标准的空白,为未来气候条件下提高小麦生产质量和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撑。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33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更多服务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