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家 |
中国科技大学实现了非接触式高精度房颤监测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陈燕的团队首次利用mm波雷达感知技术实现了大规模人群非接触式高精度房颤的诊断。5月20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信》上。

研发家 |
香味护肤品或弱化“身体氧化场”

香水和保湿霜不仅能滋润皮肤,还能给身体带来独特的香味。科学家们还发现,这些个人护理产品可能会通过化学变化改变我们吸入的气体,从而削弱被称为“身体氧化场”的局面。5月21日,相关研究在科学进步中发表。

研发家 |
微软人工智能模型超过了当前地球系统的预测水平

美国微软开发了一种超出当前地球系统预测水平的人工智能模型。除了提供高分辨率的天气预报外,这种名为Aurora的模型还有望更准确、更有效地预测空气质量、热带气旋路径和海浪动力学。该结果于5月21日在《自然》上发表。

研发家 |
科学家们揭示了激活前列腺素PGE2受体的关键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华强和徐有伟团队成功分析了人类前列腺素E2(PGE2)及其受体EP1和异源三聚体GQ蛋白复合物的高分辨率结构,揭示了PGE2识别和激活EP1受体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最近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

研发家 |
《2025年中国生物种名录》发布

5月22日,在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主办的中国生物物种编目研讨会上,《中国生物物种目录2025版》(以下简称《2025版目录》)正式发布。该目录首次包括中国蜻蜓和蚯蚓,以填补这两个动物群体之间的空白。

研发家 |
微软开发的人工智能模型超过了当前地球系统的预测水平

微软开发了一种超出当前地球系统预测水平的人工智能模型,并将其命名为Aurora。除了高分辨率天气预报外,该模型还有望更准确、更有效地预测空气质量、热带气旋路径和海浪动力学。相关研究于5月21日在《自然》上发表。

研发家 |
26亿年前,星系出人意料的“稳定杆结构”

日本国立天文台的黄烁和他的合作伙伴对宇宙年龄只有26亿年的一个星系的观察结果揭示了一个稳定的杆状结构。这种结构出现在年轻的星系中会令人惊讶。由于观察到的特点,这种棒状结构应该被摧毁,但它看起来非常稳定。相关研究于5月21日在《自然》上发表。

研发家 |
版纳植物园拍摄了东方寿带鸡雏的照片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在这个节日期间,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的工作人员在公园里拍摄了一幅珍贵的东方寿鸡雏画。

研发家 |
仿生多模态调节智能纤维可穿戴呼吸监测系统开发

东华大学教授刘宣勇、副研究员邱家军团队首创了一种模仿两相气泡诱导疑胶界面动态变形的方法,构建了具有周期性异形结构的功能纤维,完成了纤维在人体微环境中对湿度变化的快速响应和水伏能量的采集,为未来开发可穿戴医疗设备和健康监测系统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径。最近,相关研究发表在《自然-通信》中。

研发家 |
仁济医院的教学病例有助于准确诊断风湿免疫罕见病

5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教授吕良静团队撰写的教学案例刊登在《英国医学杂志》上Endgames教学频道。

学术资源免费领取
加微信领取20G科研大礼包!
更有众多热门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