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棉纤维开始发育单细胞时空组学图谱发布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马雄风团队成功构建了第一个棉花纤维起始发育图谱,结合单细胞转录组、空间转录组和空间代谢组。利用该图谱,可以识别关键基因的表达方式及其与代谢途径的关系,深入分析纤维发育过程中的关键调控机制,为进一步提高纤维质量和产量提供新思路,为优质棉花分子育种提供重要理论支撑。《自然-通信》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新型光呼吸旁通有望显著提高水稻的光合效率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在光合成生物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团队通过生成全新的碳氮代谢藕合光呼吸,完成了光呼吸过程中能量和碳氮的高效利用,为培育绿色高产水稻开辟了新的途径。植物细胞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The Plant Cell)上。
心脏受损后,为什么宝宝可以康复,成年人却遍体鳞伤?
美国科学家发现,新生儿和成年人在心脏损伤后的修复方面存在根本差异。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可以促进心脏组织的再生,而成年人主要形成疤痕组织,这通常是心力衰竭的罪魁祸首。这一发现为新心脏病治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研究成果于2月11日在《免疫》杂志上发表。
第四季,中国科技馆创意科普电影《触摸科技》上线
近日,中国科技馆推出了第四季创意科普电影系列《触摸科技——全国科技馆精彩展品掠影》,为广大青少年打造了一场科学文化盛宴,无需远行就能深入探索全国科技馆的奥秘,圆满结束了假期,为新学期注入了科学能量。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已经观察到了最高能中微子
天体物理学家观察到了迄今为止能量最高的中微子。2023年2月13日,立方公里中微子眼镜(KM3)NeT)捕捉到这种可能来自遥远星系的颗粒。这种望眼镜主要由地中海海底的一组光探测器组成。
如何做出完美的鸡蛋?冷热交替至少半小时
科学家说,一个完美的煮鸡蛋至少需要半个小时。如果你有耐心在热锅和冷锅之间反复换鸡蛋,你会得到惊人的味道和味道。
大模型安全管理:国际合作共建人工智能发展新框架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例如,DepSeek最近引领了低成本开发和使用大型模型的创新,这不仅为推动新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而且带来了许多风险挑战。但在数据共享时代,加强国际合作尤为重要。”2月11日,在“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进展”专题会议上,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所、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姚提到了如何安全发展大型模型。
由于生态风险,北极地球工程项目取消
一项利用硅珠反射阳光使其远离北极的研究项目被撤销,因为检测结果显示该项目对食物链构成威胁。
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新的单细胞谱系跟踪技术
一月二十八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学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彭广敦团队在《细胞-报告》中(Cell Reports)公布重要研究成果。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他们成功地开发了一个名为“DuTracer新型单细胞谱系示踪技术。
新研究首创3D打印极高韧性金属间化合物
香港城市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杨涛团队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赵怡六团队、南方科技大学教授韩晓东团队合作,成功开发了新型复杂化学金属间化合物,首次实现了可控制的3D打印高韧性金属间化合物,突破了传统金属间化合物脆性大、加工困难的技术瓶颈。最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