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合适吗?科学家们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来回答

研发家 | 2025-05-14 21

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教授万年峰研究小组与中国、意大利、丹麦、英国、法国、德国研究人员一起,筛选了世界88.75万种农药使用案例,建立了影响非目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繁殖、行为和生化指标数据库的杀虫剂、杀菌剂和杀草剂,回答了“农药是否合适”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2月13日,相关研究发表在《自然通信》上。

农药为摆脱饥荒、维护全球粮食安全、减少人口增长带来的食品资源短缺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对非靶向生物安全(特别是人畜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也逐渐受到重视。

研究小组建立的数据库包括243种杀虫剂、104种杀菌剂和124种杀草剂,包括560种动物、192种植物、78种微生物和129种非目标生物。

数据显示,杀虫剂、杀菌剂和杀草剂显著抑制了非靶向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行为,破坏了不同生物的各种生化指标。细分生物类型后,杀虫剂、杀菌剂和杀草剂也有负面影响。农药分为生物农药、矿物源农药、生物农药,按照欧盟标准分为“老药”和“药”,这些负面影响清晰可见。

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了农药在不同场景下对非靶向生物的影响。在室内环境中,农药对非靶向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负面影响与上述相似。在田间环境中,整体负面影响低于室内结果。在不同的气候带中,温带地区的农药对非靶向生物的负面影响强于热带气候。农药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于将非靶向生物暴露在陆地和水域的自然条件下。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推荐剂量,杀虫剂、杀菌剂和杀草剂对非靶向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仍有负面影响,随着农药剂量的增加,负面影响逐渐加剧。

为降低农药生态风险,研究小组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意见,呼吁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加快高效微毒低残留绿色农药的研发和应用,巧妙运用生物群体原理,大力推广应用基于生物多样性的植物病虫害绿色防治体系(如合理套作、稻渔共生),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人类居住的地球花园。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18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更多服务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