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率比普通人高两倍,“成瘾”患者康复后咋戒烟
阻碍物质的使用(SUD)指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后产生的依赖性精神疾病。对于一些从SUD中恢复过来的人来说,戒烟是实现长期健康最困难但最关键的步骤之一。
世界首例!3D打印“可动人工椎体”植入成功
近日,记者从Xi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获悉,该院骨科中心脊柱与骨肿瘤病房近日成功实施3D打印移动人工椎体颈胸交汇处植入术,准确完成椎间盘切除及相邻上下椎间盘植入,并植入人工假体。经检索,目前尚无关于胸椎移动人工椎体植入的报道,是世界上第一例。
AI冒充人类让聊天更走心
六月三十日在《自然-人类行为》中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人类专注于拒绝人工智能。(AI)除非这种同理心被误认为来自人类,否则对话机器人的情感支持。
“开放科学范式与创新生态融合”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举行
近日,中国科学院学部“开放科学范式与创新生态融合”科技前沿论坛在浙江海宁举行。本次论坛致力于突破学科领域与趋势相结合的传统科研界限,重塑科研开放路径,通过跨学科、跨行业的深入交流,推动领域大发现。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各大高校的9名中国科学院教授和专家出席了会议。
研究揭示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新靶点
近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副教授曹应姣团队同合作者,研究揭示了法尼醇X受体(FXR)在滤泡辅助T细胞(Tfh)活化中的关键调控作用及其通过调控胆固醇代谢影响Tfh细胞免疫应答及自身抗体产生的机制,并提出了一种非激素、无毒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全新治疗策略。相关成果发表于《细胞与分子免疫学》。
茶叶大小谁定?取决于什么基因?
茶树是一种以获得新芽为主的叶作物。茶芽的大小不仅直接关系到鲜叶的产量和质量,还与茶叶的适应性密切相关。分析茶芽大小的遗传调节机制,有利于改善茶叶品种,增加茶叶产量。
适用于中国AD患者人群的诊断标记物阈值首获揭示
近日,深圳湾实验室特聘研究员郭腾飞团队在《自然-衰老》发表最新研究。研究团队整合了三个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研究队列,全面比较了5种不同形式血浆tau生物标志物与AD病理特征的关联和诊断性能,并验证了血浆p-tau217在中国人群和西方人群中的诊断性能以及评估疾病进展风险的能力。
美国非营利组织关键甲烷监测卫星失联报废
根据科学报道,美国非政府非营利性环境保护组织-美国环境保护协会(EDF)七月一日宣布,其甲烷监测卫星MethaneSAT报废。
研究揭示光合作用核心蛋白复合物的修复机制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柳振峰团队透露,绿藻光系统III(PSII)多种中间态复合物的结构类型及其在修复过程中重新组装的原理,阐述了TEF30在PSII修复循环后半段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有关论文发表在《自然-植物》中。
青藏高原淡水真菌新添42个物种
青藏高原独特的环境条件是培育细菌多样性的珍贵沃土。近日,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祝良团队首次系统地探讨了青藏高原地区淡水真菌的多样性。该团队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座囊菌纲和粪壳菌纲系统发展框架,识别了84个淡水子囊菌分类单元,发现了3个新科目、5个新属、42个新类别、12个中国新记录物种和30个已知物种的新分布范围。研究成果发表在《真菌多样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