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深度干预,高校教师仍应主导师生关系
目前,生成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像潮水一样进入大学的各个角落,深刻地改变了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生态场景。在可预见的未来,从课堂上的互动问答,到学术研究中的数据整理和创造力,各种生成人工智能工具逐渐成为大学师生学习和工作的“必需品”,甚至重塑了全球高等教育的领域。这将对传统的大学师生关系产生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到目前为止,最完整的植物单细胞图已经出现,揭开了叶子衰老的“密码”
植物的衰老往往伴随着新的生活。在衰老的过程中,叶子并不是简单的枯萎和脱落,而是悄悄地进行资源转移,将积累的碳、氮等营养物质分解,转移到花瓣、水果甚至根部,以“牺牲”自己,以换取水果的健康生长。
也许刷手机可以防止认知衰退
4月14日,《自然-人类行为》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能与50岁以上成年人认知衰退和认知损害发生率下降有关。这项研究似乎违背了一个假设,即日常使用数字技术会削弱思维能力。
科学家们发现了一条了解黑洞的新路径
科学家们通过绘制黑洞的详细框架图来重新定义黑洞的概念,发现了一种新的方法。新的观点可能会使人们对理论物理中黑洞的微观结构有更深入的了解。最近在《高能物理》杂志上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
研究大气氧含量控制机制获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运迎团队在研究大气氧含量控制机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指出,黄铁矿埋藏对大气氧含量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这一发现为了了解地球宜居性提供了新的科学论证。《化学地质》发表了相关成果(Chemical Geology)。
科学家发现,肠道与大脑的联系可能会影响孤独症儿童的行为。
南加州大学(USC)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的肠道紊乱可能导致消化道代谢紊乱,最终影响递质的形成和行为表现。这项研究进一步丰富了自闭症中“肠道-大脑”轴功能的科学证据,并为新的治疗带来了可能性。4月14日,《自然-通信》发表了相关研究。
多国科学家倡导:培育绿色营养超级水稻
四月十一日,中国科学院教授、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联合多国科学家在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知)发表了一篇文章,建议培育绿色营养超级大米,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该倡议旨在改变“以大米为主食”的传统,让晚餐承担起提高人们营养和健康水平的使命,基于近20年来绿色超级大米的实践。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2025年启动申请
新的“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来了!4月15日,记者从腾讯获悉,“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将于2025年即日开放。
为什么人类与众不同?六个猿类基因组揭示了“独特性”的真相
人类和黑猩猩和其他猿类有什么区别?是什么基因密码塑造了一个独特的人类?经过20多年的努力,4月9日,一些科学家成功地测序了六个猿类物种的完整基因组,这是一个遗传学的“里程碑”结果,这也被称为几年前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相关研究成果在网上发表在《自然》上。
财富差距在一万多年前就已经存在
4月14日,美国国家科学院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早在1万多年前,财富不平等就开始影响人类社会,远远超过了古代帝国的崛起或文字的发明。这项研究挑战了埃及或美索不达米亚等主要文明中突然出现的传统观点。